学院概况
最新推荐
- 暂无资料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建于1990年,前身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生物系。建院30多年以来,学院始终担负着育人兴邦的重任,为开创国内特色、省内领先的一流学科而弦歌不辍,砥砺前行。
专业优势明显 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环境科学、园艺、环境生态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安徽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生物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研团队、1省级示范教研室、8门课省级课程、5门省级示范课程、4门省一流课程,以及80余个省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其中省级实践实习基地3个。本科毕业生深造率稳定在45%左右,就业率96%左右,3年来先后有百余名学生受到国家和省级表彰。
办学层次齐全 2006年,植物学二级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9年,生物学被淮北师范大学遴选为博士立项建设学科。2011年,生物学被国务院学位办遴选为一级学科授权点。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 学科教学(生物)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授权点;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学院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900余人,其中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200人。
师资力量雄厚 学院拥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专任教师队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初步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职称、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在职教职员工111人,其中博士76人、教授20人、副教授43人、研究生导师42人,有海外学习背景9人,同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拥有国家杰青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安徽省杰青3人、安徽省优青3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教坛新秀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3人、省高校骨干教师4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就业工作先进个人1人、省优秀辅导员3人、省工会工作先进个人1人。
生命科学学院在职师资队伍结构表
研究成果突出 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产学研政结合,坚持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坚持实验室开放,积极开展科技转化工作,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3年承担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安徽省科技重点研发、3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团队、3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淮北市科技重大专项,获批经费到账总额1000余万元;获批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30余项、软件著作权6项,专利转化10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9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3项,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形成一支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
研究平台多样 拥有1个污染物敏感材料与环境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特殊资源植物利用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西瓜甜瓜生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旱粮作物绿色生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资源植物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与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基础生物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基础生物工程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1个省级生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 3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省级标杆院系、2个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省级女教职工工作先进集体。生物标本馆由浸制、剥制、植物、生态等组成,是淮北市科普教育基地。
硬件设施完备 仪器设备总价值达5500余万元,其中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定量PCR仪、浮游植物荧光仪、显微成像分析系统、TOC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氨基酸分析仪等。图书资料基本齐全,主要有Elsevier数据库(英文)、Springer Link数据库(英文)、中国学术期刊网(清华同方)、万方数据库(中科院情报所)、维普信息资源库(中文、外文)和“超星图书馆”。
学院坚持“教学质量是立院之本、科学研究是强院之路”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培养品格健全、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系统全面、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数据截止到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