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推荐
- 暂无资料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生命科学学院始终坚持科研服务教学的理念,以科研推动学科建设、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把科研工作做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和重要平台,不断拓展教学资源、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
1、加大科学研究投入,以科研推动学科建设发展
学科是专业发展的基础;专业是学科承担人才培养职能的载体。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决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生命科学学院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争取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为学院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近5年,生命科学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省部级项目44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12篇(含中科院JCR一区13篇、二区36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2项,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具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目前,作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校级博士立项建设的生物学科,已初具区域特色和优势。
2、树立科研服务教学理念,以科研支撑教学能力和质量提升
学院牢固树立科研服务教学理念,鼓励教师把学科与科研资源运用于教学,把科研成果融入教学中,促进教学内容更新。鼓励教师把从科研中获得的新知识、新动态、新成果及时融入到教案、教材中去,使教学内容跟得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和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鼓励教师利用课堂讲授和专题介绍等形式,补充教材的不足,增强教学内容的学术性和前沿性,提升教学的学术品味,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视野,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如:段永波老师在讲授园艺专业《园艺植物病理学》课中抗病育种知识时,补充其主持的安徽高校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超级黑糯玉米组织培养能力评价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研究”在抗病转基因玉米、抗虫转基因水稻等方面研究结果,拉近了书本知识与科学研究的距离,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认知,培养了同学们的专业兴趣,促进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3、实施科教融合举措,以科研促进人才培养水平提高
学院鼓励教师以科研为支撑,多举措实施科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鼓励教师担任学生的科研导师,加强对学生课外科研活动的指导,带动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国家级和省级创业创新项目,积极申报淮北师范大学实验室开放项目。近5年,我院学生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2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76个,参与指导的教师80余人,参与的学生300余人;学生申报学校实验室开放项目A类8项、B类重点33项、B类一般55项,合计96项;参与指导的教师100余人,参与的学生500余人;在“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安徽省高校动植物标本制作大赛等省级以上赛事中获奖100余人。鼓励教师培养本科生科研思维与创新能力,鼓励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加大科研平台和实验室开放力度,鼓励教师带本科生、研究生进实验室、进课题、进团队。近五年来,教师组织学生600余人参与自己科研课题,学生参与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
由于措施得当、推动有力,科教融合效果很好,学院的科研优势已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近五年,毕业生考取研究生700余人,面试时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被录取单位充分认可。一些学生在读研、读博期间在国际一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如2007级胡亚伟同学读研期间在《Nature》上发表论文。
学院将始终坚持高等教育的宗旨与使命,立足人才培养,继续加大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探索科研与教学相融共生的发展模式,推动生命科学学院内涵式发展,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迎接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文:李桂萍/审核:李琴、李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