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研究生教育>学科介绍正文内容

学科介绍

生物学

学科概况

淮北师范大学自1990年开始招收生物科学(原生物教育)本科专业,并于2015年获得第一批次本科招收资格。2006年,植物学二级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0年,生物学被国务院学位办遴选为一级学科授权点。2009年,生物学被淮北师范大学遴选为省级博士立项建设学科。本学科着眼学科发展前沿,立足淮北、服务安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已逐步在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5个学科领域形成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具有区域特色的学科发展方向。

现有教授18人,副教授32人,其中博士学位者5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3人,省级教坛新秀3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3人,安徽省高校骨干教师4人。

学位点研究平台多样,拥有1个省级应用型高峰培育学科,1个污染物敏感材料与环境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特殊资源植物利用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西瓜甜瓜生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1个资源植物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与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基础生物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基础生物工程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1个省级生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 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安徽省博士科研工作站等。

生物科学专业在2010年获批为省级特色专业,生物工程专业在2019年获批为省级一流专业;《动物学》和《遗传学》为省级精品课程,《微生物学》为省级精品开放课程,《基因工程》和《生物统计学》为省级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示范项目。

实验室面积达2000平方米,仪器设备总价值达4700余万元,其中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光合测定系统、叶绿素荧光仪、浮游植物荧光仪、光合蒸腾测定仪、显微成像分析系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速冷冻离心机、定量PCR检测仪、凝胶成像系统、TOC分析仪、微生物检测系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质联用仪、氨基酸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流动注射分析仪等。学位点相关的图书资料基本齐全,主要有Elsevier数据库(英文)、Springer Link数据库(英文)、中国学术期刊网(清华同方)、万方数据库(中科院情报所)、维普信息资源库(中文、外文)和“超星图书馆”。

近五年来,本学科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40余项;获得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200余篇。已培养毕业硕士研究生100余人,目前在校生87人。近年来,毕业生先后考取中国科学院相关研究所、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研单位攻读博士学位,取得了较好的科研业绩,并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就业。

研究方向

序号

研究方向名称

主要研究内容、特色与意义

1

植物学

(071001)

本方向研究内容包括环境植物学、资源植物学、系统与进化植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学和环境污染与生物修复等领域。在资源植物学、植物逆境生理学以及环境污染与生物修复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主要包括:1) 首次提出了利用油料作物修复镉污染土壤和开发生物能源的新思路。筛选了一批具有开发潜力的耐重金属能源植物,证明了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栽培能源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和开发生物能源的可行性。2) 筛选出了3个预防镉污染花生品种,阐明了花生吸收、转运镉的品种间差异的生理机制。3)探究了植物对局部根区灌溉的生理响应特征、局部根区灌溉对水氮耦合效应和土壤中氮迁移利用的影响,为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提供了依据。

2

动物学

(071002)

本方向以淮北煤矿塌陷区水体、淮河和长江中下游湖泊为对象,研究水生无脊椎动物的多样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开展水体富营养化和蓝藻水华对枝角类浮游动物影响的生态学研究;运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无脊椎动物的系统分类与进化;综合组学、功能基因分析及化学生态学技术研究重要农林害虫嗅觉识别及性信息素合成的分子机制。本方向在渔业饵料生物学、无脊椎动物的分子系统进化、重要农林害虫的高效防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理论意义。

3

微生物学(071005)

本方向在铁的微生物矿化(研究趋磁螺菌对铁生物矿化的分子机制)、环境污染微生物降解和修复(进行农药等污染物降解微生物种质资源的筛选,构建了多功能农药降解基因工程菌)、废弃物的微生物转化与利用(研究畜禽粪便、秸秆等有机废弃物的微生物快速腐熟和无害化处理:已研制出微生物快速腐熟剂、生物有机肥料;已筛选到高效纤维素降解菌及解磷解钾菌)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部分成果在国内已达到先进水平。

4

遗传学

(071007)

本方向应用遗传学的理论及其实验技术,研究人类遗传病及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探究经济植物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形成的分子基础。构建了淮阴母系遗传耳聋大家系核心成员的永生细胞系,并对该家系的分子病因学进行了研究;首次发现低浓度双硫仑与LY294002联合使用可特异性地杀死肿瘤细胞;系统阐述了Foxq1、Gcnt2两基因促进乳腺癌转移的分子机制;运用分子标记对山核桃遗传多样性、遗传结构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山核桃选优、品种改良及遗传育种奠定了遗传学基础;针对淮北地区生境特点,利用杂交技术进行遗传性状重组,选育出高产优质小麦品种3个;建立了皖北地区小麦分子育种技术体系,并筛选一批优质抗病小麦新种质。

5

生化与分子生物学(071010)

本方向主要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性质与功能等。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成为该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本学科该方向以大豆、拟南芥及药用植物半夏等为材料,在基因克隆、基因功能分析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整体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