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人才培养>本科生教育>专业介绍正文内容

专业介绍

2025年生命科学学院专业介绍

学院概况:

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创建于1990年,前身为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生物系。建院30多年以来,学院始终担负着育人兴邦的重任,为开创国内特色、省内领先的一流学科而弦歌不辍,砥砺前行。

1.专业优势明显。生物科学(师范)、生物工程、环境科学、园艺、环境生态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生物工程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科学(师范)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安徽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4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研团队、1省级示范教研室、8门课省级课程、5门省级示范课程、4门省一流课程,以及80余个省内外实践实习基地,其中省级实践实习基地3个。本科毕业生深造率稳定在45%左右,就业率96%左右,3年来先后有百余名学生受到国家和省级表彰。

2.办学层次齐全。2006年,植物学二级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09年,生物学被淮北师范大学遴选为博士立项建设学科。2011年,生物学被国务院学位办遴选为一级学科授权点。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科教学(生物)硕士学位授权点、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授权点;安徽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学院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900余人,其中全日普通本科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近200人。

3.资力量雄厚  学院拥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专任教师队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初步形成了一支学术水平较高,职称、年龄、专业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现有在职教职员工111人,其中博士76人、教授20人、副教授43人、研究生导师42人,有海外学习背景9人,同时聘请了一批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拥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安徽省杰青3人、安徽省优青3人、安徽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教坛新秀3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3人、省高校骨干教师4人、省优秀教师2人、省优秀共产党员1人、省师德先进个人1人、省就业工作先进个人1人、省优秀辅导员3人、省工会工作先进个人1人、3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省级标杆院系、2个省党建工作样板党支部、1个省级女教职工工作先进集体。生物标本馆由浸制、剥制、植物、生态等组成。

4.研究成果突出。长期以来,学院坚持产学研政结合,坚持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坚持实验室开放,积极开展科技转化工作,对教师科研能力的提升、学生科研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3年承担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安徽省科技重点研发、3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创新团队、3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9项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淮北市科技重大专项,获批经费到账总额3500余万元;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130余项、软件著作权6项,专利转化10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90余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和三等奖各3项,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经过多年努力,学院已形成一支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

5.研究平台多样。拥有1个污染物敏感材料与环境修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安徽省特殊资源植物利用工程实验室、1个安徽省西瓜甜瓜生物育种工程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旱粮作物绿色生产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个资源植物生物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1个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与利用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基础生物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基础生物工程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优势特色学科实验室、1个省级生物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生物标本馆由浸制、剥制、植物、生态等组成是淮北市科普教育基地。

6.硬件设施完备  仪器设备总价值达5500余万元,其中包括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气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定量PCR仪、浮游植物荧光仪、显微成像分析系统、TOC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氨基酸分析仪等。图书资料基本齐全,主要有Elsevier数据库(英文)、Springer Link数据库(英文)、中国学术期刊网(清华同方)、万方数据库(中科院情报所)、维普信息资源库(中文、外文)和“超星图书馆”。

学院坚持“教学质量是立院之本、科学研究是强院之路”的办学理念,围绕学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培养品格健全、专业基础扎实、知识系统全面、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创新型和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专业名称1:生物科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培养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备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班级管理和综合育人能力及自我发展能力,能在中学、教育管理部门和其它机构从事生物教学、教研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中学生物骨干教师。本专业毕业生具有如下目标预期:

1.教育理念: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热爱中学生物教育事业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教学能力:熟悉中学生物课程体系,掌握生物学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遵循中学教育规律和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利用信息技术,胜任中学生物教学和教学研究工作; 能够有效开展教学活动和独立指导课外科技、文化实践活动具备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能力,。

3.育人能力:树立德育为先的理念,掌握中学德育原理和方法,弘扬献身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 具备班级组织、建设和管理能力;熟悉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能够有机结合生物学科教学、科技文化、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职业发展:关注国内外生物学教育改革及学科发展动态,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勤于反思,乐于学习,勇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形成自身教学风格;具有团队意识和沟通技能,善于交流合作,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成为中学教师群体的骨干力量。

开设课程:生物化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人体组织解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基础生态学、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中学生物教学设计等。

就业方向及前景:本专业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学习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生物学实验技能和中学生物教学、教法的基本训练,具备生物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能力,适应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教学和教学究工作需要

学制及授予学位:标准学制为全日制4年,实行学分制下4-6年的弹性学制;理学学士。

 

专业名称2:园艺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适应现代园艺产业的发展要求,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培养具有现代园艺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园艺作物栽培技术、新品种选育、园艺产品贮藏和加工、种子生产和种苗繁育、设施园艺生产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在园艺及相关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和行政事业单位从事现代园艺科研、技术开发、科技推广、栽培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并具有如下目标预期:

1. 职业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富有人文情怀,具有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专业能力:具有扎实的数理化、生物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园艺专业基础理论,熟练运用园艺相关的基本技术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具备开展创新性技术研发和创业的能力。

3. 发展能力: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持续了解园艺学科的前沿动态和发展趋势;不断更新、完善专业知识结构,具备发展成为农业行业领军人才的潜质。

4. 团队协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具备组织、管理与领导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明确个人角色,发挥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作用。

开设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园艺植物病理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设施园艺学等

就业方向及前景:本专业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掌握现代园艺学的基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适应在园艺产业相关单位从事现代园艺科研、技术开发、科技推广、栽培管理等工作的需要。

学制及授予学位:标准学制为全日制4年,实行学分制下4-6的弹性学制农学学士

 

专业名称3:环境科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适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发展要求,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培养具有绿色低碳、和谐共生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掌握环境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环境监测与评价、环境规划与管理、污染物迁移转化与资源循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接受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具有进行污染控制、环境管理以及新工艺研发的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好的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并具有如下目标预期:

1.职业道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宽厚的文化修养,具有较高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科学专业领域技术人才的求。

2.专业能力具备良好的科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数理学科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和理论,对学科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为生产工艺的改进污染防控与治理修复提供解决方案具备解决技术研发等复杂问题的能力。

3.团队协作: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能够作为项目、岗位或部门的负责人融入团队,具有良好的协作和决策能力

4.职业发展: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具备一定的国际化视野,能够主动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革新需求

开设课程:环境学、生态学、普通生物学、环境地质环境化学环境生物学环境监测学环境工程学、环境土壤学环境管理学、生物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影响评价

就业方向及前景:本专业学生学习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相关知识,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掌握环境科学与工程相关学科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环境规划管理、环境监测评价、污染预防与控制、生态修复与建设环境技术咨询与服务科研、管理、生产的基本训练,以适应企事业、科研院所相关工作的需要。

学制及授予学位:标准学制为全日制4年,实行学分制下4-6年的弹性学制;理学学士。

 

专业名称4:环境生态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培养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爱国情怀、道德修养、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备环境生态工程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修复与治理、监测与评价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环境咨询与管理、生态监测与评价、环境生态修复、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并具有如下目标预期:

1. 工程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健康的身心素质、爱国情怀、道德修养和较高的科学素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2. 专业能力。具备综合运用生态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的基础知识,开展复杂环境修复和治理工程设计与优化、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解决环境生态修复和治理中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3. 职业能力。能够与国内外同行及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在环境生态监测、评价和修复及其相关领域成长为行业骨干。

4. 发展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拓展知识体系,提升自身素质,适应环境生态工程相关领域发展需求。

开设课程:环境学、生态学、环境生态工程、生态监测与评价、生态毒理学、生态规划与风险评价、环境生态学、水污染控制工程、环境工程学、环境土壤学等。

就业方向及前景:培养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环境生态工程与修复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生态环境相关领域在生产运行、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力。

学制及授予学位:标准学制为全日制4年,实行学分制下4-6年的弹性学制;工学学士

 

专业名称5:生物工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生物制造发展需求,立足安徽,面向长三角,辐射全国,培养具有生物学与工程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生物加工过程流程与工程设计的能力,掌握大健康产品合成生物学的科学原理,能在生物发酵和生物制造领域从事新产品、新技术研发、生产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并具有如下目标预期:

目标 1:工程素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熟悉相应法规法律,在工程实践、研究开发和生产管理中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目标 2:专业能力。能够运用生物工程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发现、分析、研究并解决生物发酵和大健康产品生物制造等领域的复杂生物工程问题;

目标 3:职业能力。能够结合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参与设计和实施符合法律政策、有益于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物工程项目,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和管理能力,并与业界及社会大众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目标 4:发展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能够通过查阅资料紧跟专业前沿动态发展自己专业能力,适应生物工程领域不断发展的需求。

开设课程:化工原理、生物化学、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微生物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发酵工厂设计、生物信息学等。

就业方向及前景:本专业学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情怀、艺术审美和职业道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解决生物工程相关领域在生产运行、技术管理、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学制及授予学位:标准学制为全日制4年,实行学分制下4-6年的弹性学制;工学学士

 


分享到: